当前位置 :

风起消博会 茅锐:以制度创新、市场协同、能力提升为“外转内”开路

更新时间:2025-04-17 18:12:00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王彬 张瑜

【编者按】

从新闻到见解,字里行间读懂社会万象。

有思想有观点,智慧碰撞把握时代脉搏。

让我们一起《读端》,一起“潮”。

本期嘉宾是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茅锐

(视频由AI共同创作)

“出口转内销”,成为了大热的话题。

在美国“对等关税”宣布第二周,4月13日-18日,第五届消博会如期在海南海口举办。

在这个开放大平台上,商务部启动了“外贸优品中华行”系列活动,将走进包括浙江在内的10个外贸和消费大省,围绕重点行业帮助外贸企业与流通领域企业对接,畅通外贸企业的内销渠道。

详情点击>>

涌金楼丨“外转内”,风起消博会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茅锐: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优势,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是我国经济从数量式、粗放型发展向创新型、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必然趋势,也是应对重大外部风险挑战的关键举措。

商务部在第五届消博会上推出“外贸优品中华行”系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多方主体协同、政策资源保障等举措,一方面为企业“出口转内销”、应对国际贸易体系变局提供了畅通渠道,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内外贸一体化与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

就企业而言,转内销有助于分散单一市场风险、优化价值链布局。

就消费者而言,转内销拓宽了产品选择空间、提升了生活品质。

对国家整体而言,转内销促进了制造业与平台经济、物流产业等深度融合,助力稳外贸、稳就业、稳增长。但与此同时,不同规模、行业的企业与不同区位、层级的区域间,在“出口转内销”的意愿、能力与成效上存在显著差异。

为此,要通过制度创新、市场协同、能力提升三重手段,将外部压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

一是要完善“同线同标同质”的生产体系,降低“出口转内销”的制度成本。二是要构建“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的流通体系,促进“出口转内销”的产销对接。三是要构建“品牌赋能、内外兼修”的产品体系,增强“出口转内销”的竞争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扑克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