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75万旅居客、1.14万亿元旅游总花费,不仅勾勒出2024年云南文旅产业发展的蓬勃图景,更揭示了一个深层命题:如何让“始于山水”的流量,转化为“归于烟火”的“留量”?从苍山洱海到景迈茶山,从古镇深巷到边境口岸,富滇银行以金融创新,回应“旅居云南”的时代叩问。
富滇银行立足云南资源禀赋,以“金旅贷”为核心产品,加强业务创新,深耕文旅金融、跨境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全面赋能“旅居云南”品牌建设,以优质高效的金融供给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以金融之笔书写“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进阶密码。
顶层设计锚定文旅新坐标
立足云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做好文旅资源经济这篇大文章,富滇银行将文旅金融作为业务发展的优先级和关键项进行战略动员、资源配置,出台《金融支持文旅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在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等文旅资源较为集中的地区挂牌成立5家文旅支行,持续打造文旅金融特色化服务银行。
将文旅金融列为三大特色化竞争策略之一,紧扣云南旅游核心资源,富滇银行构建起纵横交错的多级文旅金融服务网络,以政银合作为主线,串联政府资源、文旅资源、金融资源,推动各地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和文化旅游企业参与、旅游从业者加入的具有云南创新特色的旅游金融闭环,以金融所能、富滇所长聚力支持文旅产业发展。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联通全省文旅金融服务主动脉,以全省“两线一带一区”旅游格局为主线,富滇银行加强与各级政府的协同联动,积极跟进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环线高速公路等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文旅主体的信贷支持,助力打通文旅发展的主动脉。
针对文旅产业轻资产、缺抵押的痛点,实施差异化授信政策,精准破解融资难题。大力开展减费让利行动,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跨境金融领域,依托中老铁路沿线布局优势,打造“富通澜湄”跨境服务体系,近3年,通过泛亚IC卡实现1177万笔交易,交易金额达347.43亿元,成为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金融动脉。2024年末,该行以“表内+表外”融资相结合方式,支持景区改造提升、旅客运输和住宿、涉旅企业发展、文化艺术等文旅核心领域产业授信余额62.5亿元,较2023年末新增5.49亿元,增长9.63%,信贷资源向丽江玉龙雪山、泸沽湖、哈尼梯田、建水古城、弥勒东风韵、腾冲和顺古镇等核心文旅区持续倾斜。
创新迭代“金旅贷”助力产业升级
作为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一张熠熠生辉的地理名片,景迈山古茶林在申遗成功后,迎来新的观光旅游热潮。在景迈山翁基古寨,文先生计划将传统制茶作坊升级为茶旅融合综合体,却面临资金缺口。富滇银行澜沧支行通过“金旅贷”为其提供100万元组合授信,助力其打造集采茶、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特色体验空间,带动古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民宿、客栈作为云南旅游产业的重要载体,是游客体验当地文化的核心场景。然而,融资难、融资贵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2016年起,富滇银行在丽江、大理、保山等地试点推出“金旅贷”,经过8年迭代升级,于2024年推出覆盖全省的5.0版本产品,最高授信额度达200万元,信用贷款额度提升至100万元,期限最长5年,实现线上申请、最快当天放款。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森林覆盖率高达78.9%,有着“东方大峡谷”之美誉,河谷地带的温暖湿润环境尤其适合康养和长期旅居。围绕当地旅居住宿业融资需求,富滇银行怒江分行实地走访50余家酒店和民宿,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文旅金融发展之路。“‘金旅贷’就像一场及时雨,解决了资金难题。希望随着后期酒店升级发展,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泸水爱上西岸客栈负责人、怒江州旅游业协会会长周杨武表示。
大理磻溪村网红打卡点S湾旁的“北蕃·海景客栈”因资金短缺一度陷入经营困境,经营者赵海燕通过“金旅贷”获得的100万元贷款,完成客栈改造升级。升级后的音乐餐吧和艺术客房吸引客流激增,她感慨道:“富滇银行的资金支持,让我的‘民宿+’梦想照进现实。”
“金旅贷”持续8年的产品革命背后,是富滇银行对云南文旅产业的持续关注。“每一笔贷款都是对美好生活的投资,每一次服务都在诠释‘云南,让世界栖息’的深层意蕴。”富滇银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表示,截至2024年末,富滇银行“金旅贷”累计投放超17452.2万元,服务文旅主体超310家。“未来‘金旅贷’将延伸至旅行社、旅拍等新业态,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体系。”
景洪,傣语中意为“黎明之城”,在这里,文旅产业正持续释放新动能。先后考察国内多地后,云南科盛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选择把康养样板工程观澜养心湾疗愈酒店落地景洪,依托当地自然环境资源和民族医药资源,打造高端化、智慧化和特色化的国际医疗康养旅游产业综合体。“富滇银行提供9000万元项目贷款用于酒店装修,为我们后续康养产业配套及二期项目推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云南科盛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宗志斌如是说。
积极与“旅游+”“+旅游”同频共振,富滇银行推动文旅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业务模式,构建起资金结算、信贷支持、消费贷款、信用卡、汇兑等综合化一站式金融产品和服务。
打通“旅居云南”国际金融通道
在中老铁路、昆楚大等多条干线冠名高铁列车,“富滇银行”号高铁列车作为代表省属金融企业新形象的“流动名片”穿梭于西南地区、中老两国间,打造“百年富滇”特色文旅金融品牌。
中老铁路开通后,跨境旅游与贸易需求激增。富滇银行依托地缘优势,打造“富通澜湄”跨境金融品牌,创新支付服务,助力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在磨憨口岸,富滇银行布设支持Visa、万事达卡取现的ATM机,单笔可取3000元人民币,并提供10元零钞服务,解决外籍游客“找零难”问题。老挝游客金娜妮体验后称赞:“带一张卡就能畅游云南,再也不用奔波兑换现金。”
厚植跨境金融优势,富滇银行创建边境游、跨境游金融服务体系,为出入境游客提供小额本外币兑换、购汇、消费退税等跨境旅游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周边出境游客发行泛亚IC卡,给予免收境外取款手续费等优惠,与跨境金融共振,为边境游、跨境游注入活力。
围绕周边国家跨境黄金旅游环线,富滇银行依托沿边分支机构、老中银行以及中老、中越、中缅跨境服务体系优势,积极构建边境游、跨境游金融服务网络。优选42家网点作为对外提供个人结售汇业务兑换的旗舰网点,覆盖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热门旅游城市,提供货币兑换优质服务。在大理鹤庆、红河弥勒景区开办授权本外币代兑机构,进一步提升个人外汇业务服务能力。印制涵盖老挝语、缅甸语、越南语、泰语等小语种的境外人士来华外汇业务办理指南,在高铁站、星级酒店、景区等重点场景广泛开展境外人士来华便利化宣传。
依托中老铁路地缘优势,富滇银行正加速构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跨境金融服务网络,在瑞丽、磨憨、打洛等口岸开通边民互市电子结算服务,2024年,仅富滇银行西双版纳分行就通过“跨境通”办理了54.12万笔69.34亿元人民币的边民互市结算,极大地促进了口岸地区经济发展,便利了边民贸易往来。
目前,富滇银行面向周边国家的人民币和毗邻国家货币清算渠道全面打通,成为云南省唯一一家与越、老、缅、泰、柬五国银行都建立人民币和毗邻国家货币直通合作的银行,初步建成云南省与毗邻国家的直接资金融通渠道,构建起“金融无障碍”旅居生态。
书写智慧旅游的金融解法
踏青时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迎来了新一年的市场高峰,以文化艺术为主线打造的东风韵小镇以当地独具特色的建筑、丰富的艺术活动、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富滇银行为景区投入建设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让我们有能力和动力去拥抱数字化的未来。”弥勒东风韵景区运营中心总经理魏欣表示,通过富滇银行的系统和运营投入,活动、客运、演出、文创、餐饮、集市等业态均能由一套系统支撑起来,打开了景区门票之外的收入来源。
数字化票务系统是富滇银行在旅游金融平台基础上,通过自行研发打造的一款多用途应用系统。该产品提供售票、检票、裂变分销、套联票联营等多种票务功能。服务场景覆盖景区、演出、游学、客运、剧场、赛事、会展、节庆、特产分销、餐饮分销等多种与“票、券”有关的业态,持续引入全省旅游资源,大幅提升金融产品与文旅产业的对接效率。
围绕“科技+文旅+金融”融合发展,嵌入到“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中,富滇银行以科技驱动文旅场景数字化升级,助力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和“平台生态”升级。自平台运营以来,服务覆盖建水古城、元阳梯田、泸沽湖、和顺古镇、西双版纳告庄、弥勒东风韵等著名旅游景区的数字化运营升级,助力景区降本增效,不断提升数字金融服务文旅支撑能力。
截至2024年末,富滇银行数字化金融应用平台累计对接景区、餐饮、交通、酒店住宿等文旅场景商户1625个,接待游客累计6054.1万人次,处理涉旅订单结算55.14亿元。
下一步,富滇银行将继续发挥银行“融资+融智”的创新优势,坚持以“市场逻辑谋事、政策驱动兴事、金融力量干事、共赢思维成事”,以“三个提升”为路径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助力云南文旅出圈更出彩。
文旅金融“贷”动乡村振兴
在玉溪市江川区六十亩村,花农张兵经营的兵兵花卉种植场,每年需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百合种球,常面临资金周转压力。2024年春节后,张兵通过富滇银行玉溪江川支行“云花贷”产品,以无抵押、低利率方式,3天内快速获得50万元信贷支持。“这笔贷款让我们能及时采购优质种球。”他表示,还将引进更高品质种球,提升百合花市场竞争力。作为富滇银行特色农业金融产品,“云花贷”凭借手续简、放款快等优势,持续为花卉产业注入资金活水,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富滇银行将文旅金融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通过“产业+旅居”模式激活乡村资源,带动村民增收。创新推出以“金旅贷”“金果贷”“金蔬贷”“金艺贷”“金牛贷”为代表的“五朵金花”系列普惠产品,让乡村旅居成为共同富裕的载体。与民俗民族文化共振,富滇银行还创新文旅特色信贷产品,聚焦木雕、刺绣、扎染、陶器、银器等传统手工艺推出“金艺贷”产品,持续向文化生产、设计服务、投资运营、传播渠道等领域延伸。同时,持续拓展服务半径,通过普惠“云农贷”构建起覆盖更广、层次更深的支农网络——该产品不仅包含“金果贷”“金蔬贷”“金牛贷”等基础板块,更创新延伸出支持云菌、云茶等高原特色农业的专项服务。截至2024年12月末,已累计投放188.5亿元,服务农户农企148,147户,贷款户数28,815户,较年初增长4918户,余额64.19亿元,较年初增长15.67亿元,在云南省16个州市、64个县份实现落地。
云南正以开放之姿、创新之策,迈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在这幅壮美画卷中,富滇银行的身影清晰而坚定,当金融活水持续润泽云岭大地,一幅“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旅居云南”诗意画卷正徐徐展开。
记者手记
“诗与远方”的金融注解
当富滇银行的“金旅贷”产品迭代至5.0版本,当磨憨口岸的ATM机吐出10元面值人民币,当景迈山古茶林的民宿主用手机3分钟完成贷款申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金融工具的升级,更是一个对“诗与远方”的金融注解。
云南旅居产业的勃兴,本质是一场生产要素的重构:闲置农房要变民宿,传统手艺需接轨市场,边境村落渴望融入国际旅游环线。富滇银行的实践表明,金融创新不是简单的资金投放,而是对地域禀赋的深度解码,这种将金融产品嵌入地方肌理的智慧,让资本流动与人文气息同频共振。
“旅居云南”建设中,富滇银行的探索揭示了一个深层逻辑:当金融资本与当地文化共舞,当普惠服务与小微主体共生,当边境小镇与全球旅居者共鸣,“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可触可感的现实,用金融之光,照亮每一寸土地的诗意生长。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杨抒燕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扑克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