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马鬃山游客中心与西乌素图村民中心——“回空间”双星辉映 呼和浩特两大文旅地标闪耀国际舞台

更新时间:2025-04-11 10:14:00

马鬃山游客中心


马鬃山游客中心


西乌素图村民中心——“回空间”


西乌素图村民中心——“回空间”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呼和浩特迎来一波文旅打卡热潮。新近斩获2024美国砖建筑奖的马鬃山游客中心与西乌素图村民中心——“回空间”,凭借独特的文化表达与创新设计,成为市民和游客慕名探访的热门地标。

冰雪奇缘中的建筑诗篇

清明假期,马鬃山滑雪场迎来不少游客。游客马永帆告诉记者:“听说游客中心获得了国际建筑大奖,我特地来感受一下这里的建筑艺术风格。这次我入住了民宿,等所有项目都开放后,准备再来体验一次。”

马鬃山游客中心以石门沟村传统民居为蓝本,是集住宿、餐饮、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民宿建筑群。其建筑屋面如天幕,自北向南渐低,西侧锯齿形屋顶别具一格,屋面与墙体构成天然取景框。承重墙以砖砌为主,内墙直接红砖砌筑,技法丰富,尽显砖建筑的韵律质感。

“因为石门沟村整体都是砖结构,为了与民居建筑形态协调统一,我们采用砖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延续了场地的肌理,营造了温暖、质朴、放松的环境氛围。”马鬃山民宿酒店服务总监王晓娟一边带记者游览一边介绍,“游客中心的台阶与围合边院的场地都是用砖铺砌,通过砖的短边指向建筑的立砌方式来划分边界。入口广场的铺装采用朝向主入口顺铺与垂直于建筑西立面平铺相结合的手法引导人流动线。外墙采用传统砌法形成方形花格墙,营造出神秘与变化的光感。建筑山墙面以顺向砖层层铺贴,将靠近屋脊处的几排砖旋转为丁砖,突出了砖的厚重感与立体感。山墙檐口与门窗过梁处则用竖砌砖封边,界限明确且使建筑形态简洁。屋面在防水层上采用3厘米厚的薄砖平铺,使建筑整体变得轻盈。”

马鬃山滑雪场不仅能冬滑真雪、夏滑旱雪,还配套有泵道公园、水上运动、真人CS、山野露营等娱乐项目,可以给游客带来全年四季一体化、一站式、多功能的旅游体验。

王晓娟表示,马鬃山滑雪场度假区以四季全时文旅商体融合为核心理念,依托马鬃山独特的冰雪资源、民族文化与生态优势,将打造集冰雪运动、低空经济、康养度假、运动赛事、研学教育、文化体验、演出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小镇。

“回空间”里的记忆重构

藏身大青山脚下的西乌素图村民中心——“回空间”与马鬃山遥相呼应,大山、村落、古树、红砖、钢板、水泥,展现了其建筑设计的力量与魅力。建筑与光影交织独特的“美拉德”风格氛围。

游客马永静正在给孩子拍照,她说:“这里的建筑十分独特,来这里不仅可以看展,还能在院子里拍照打卡,感受艺术的气息,很不错。”

据“回空间”艺术中心主理人郭成介绍,“回空间”以现代美学重构草原文化符号,作为集展览、文创、社交于一体的建筑,这里为参观者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体验。其整体设计为砖砌结构,全部用本村拆迁回收的旧砖建造,既生态环保又减轻了村民的负担,同时传承了村民的人文记忆。建造时,墙体采用了夹心保温的集成做法,厚度80毫米的保温层材料是珍珠岩,施工时边砌筑边灌注,易操作、密闭性好、造价低,为村民自建房提供了一种兼具保温和耐久性的样板。4个拔风砖塔高耸出屋面,高低不同,形态各异,为孩子们创造了趣味探索空间。

既有激情亦有诗意,在这两处国际范儿十足的打卡地,市民、游客可以悠然闲逛,也可以打卡拍照,为自己寻得一方休闲放松的好去处。马鬃山游客中心、西乌素图村民中心——“回空间”,正为呼和浩特递出一张崭新的文旅名片。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杨彩霞)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魏颖

丨审核:舒雨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扑克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