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疼了,饭也吃得下,觉也睡得香了。”近日,记者走进普陀区中心医院介入科病房,见到了已经完成第二次灌注治疗的姜阿姨(化名)。
脸色红润、精神十足,作为一名胰腺癌晚期患者,姜阿姨的精神状态良好。“这次复查,你的原发肿瘤瘤体基本已经被消灭了。”病床旁,介入科、疼痛科主任朱永强询问了一些日常情况,并和她说了这个好消息。
“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精准的治疗手段,在晚期肿瘤的综合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癌痛,还能直接针对肿瘤进行治疗,为患者提供多维度解决方案。”朱永强开门见山地说。
介入治疗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在血管造影机、CT、超声等影像设备监视下,利用穿刺针等介入器材进行“无创”或“微创”的治疗。因而介入科医生要具有深厚的医学理论功底,掌握影像专业、肿瘤化疗、穿刺技术等跨科的知识与技术。目前,能够采用介入治疗的疾病种类非常多,包括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主要实体肿瘤疾病,其优势主要在于实体肿瘤的定点微创治疗。
“这位患者第一次来治疗的时候,是疼到坐轮椅过来的。止疼药已经对她没有效果了。”朱永强回忆起第一次接诊姜阿姨的场景。根据检查情况及患者和家属的意愿,朱永强为其制定了“三步”治疗方案,即快速止痛、局部照射、精准灌注。
“第一步,我们要为她快速止疼。”朱永强通过微创介入,对腹腔神经丛注射无水乙醇,阻断疼痛信号传导路径。经过治疗,姜阿姨的疼痛明显缓解,精神也跟着好起来了。
“阻断疼痛后,我们在其肿瘤内植入了放射性粒子,这是治疗的第二步。”朱永强介绍,面对“癌症之王”胰腺癌,传统放疗与化疗常会导致正常组织损伤重、副作用显著及晚期患者耐受性低困境。“胰腺被胃、小肠等重要脏器包围,外放疗高能射线在穿透过程中易引发放射性肠炎等严重并发症。这直接导致放疗剂量被迫降低至不足杀灭肿瘤的30-50Gy,而胰腺癌实际需要70Gy以上的根治剂量。”
然而,放射性粒子植入则可轻松执行精准打击肿瘤的任务。该技术采用碘-125等放射性同位素制成小米粒大小的粒子,在CT三维重建引导下,通过穿刺针将粒子以0.5—1.0厘米间距精准植入肿瘤内部。粒子持续释放的γ射线在2厘米半径内形成高剂量区,如同在肿瘤内部构建“立体放射防护罩”,既能使肿瘤接受80-120Gy的超高剂量照射,又将周围肠管等敏感组织的受照剂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相较于外放疗‘大水漫灌’式的照射,粒子植入实现了‘精准滴灌’。”朱永强说,与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碘-131治疗需要进行隔离相比,碘-125治疗影响范围更小,辐射范围更安全。
治疗的第三步是介入灌注化疗,该疗法通过股动脉穿刺植入导管,在DSA造影引导下将导管精准送达胰腺肿瘤供血动脉开口,直接向肿瘤组织注入高浓度化疗药物,药物剂量仅为全身化疗的50%,却实现肿瘤局部药物浓度提升数倍的效果。“这样的灌注化疗只需要每三周进行一次,对患者生活影响非常小。”朱永强补充道,目前“三步”治疗法只限于肿瘤终末期的患者,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但无法阻断肿瘤的转移。
近年来,普陀区中心医院介入科开展肿瘤微创治疗5000余例,晚期患者疼痛缓解率达90%,中位生存期延长4—6个月。在朱永强看来,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介入医学“双重治愈”的温度 。既用毫米级的精准操作对抗肿瘤,更以人文关怀守护患者尊严。采访时,记者注意到,朱永强办公室的墙上层层叠叠挂着不少锦旗,锦旗上闪耀的正是治愈的光芒。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扑克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