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英雄捐躯,山河不忘。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中的很多甚至没有留下姓名。多少年来,人们对先烈的缅怀从未停息,有人寄出上千封寻亲信,有人奔波万里走遍全国,有人坚持十几年倾其所有……只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忠魂归故土,帮烈士找到“回家的路”。清明节到来之际,海报新闻特别策划推出“不息的追寻”系列报道,对话为烈士寻亲的人,讲述寻亲路上的艰辛,缅怀英雄烈士的事迹。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对英烈精神的追寻永不停息!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张海振 记者 文露漪 江西于都报道
2025年,清明节前夕,海报新闻记者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见到了叶庆华。一身朴素的衣裳,一个随身的黑色书包,一张圆脸上总是带着亲切的笑容。她还不到五十岁,已生出不少白发,但接触不久,便能强烈地感受到她身上的那股力量。黑色书包上挂着一个圆圆的钥匙扣,上面印着她的丈夫孟祥斌的照片,“就像他还陪着我一样。”
2007年,山东籍军人孟祥斌带着妻子叶庆华和3岁的女儿外出时,为救一位跳江轻生的女子不幸牺牲,后被评为“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丈夫离开后,身为烈士遗孀的叶庆华平复悲痛,将接下来的岁月全部投入到一件伟大的事——帮助烈士寻亲。
丈夫救人离世后,她自费上百万元帮烈士寻亲
叶庆华随身的背包上一直挂着印有丈夫照片的钥匙扣。
2008年,在渐渐从丈夫牺牲的悲痛中平复下来后,叶庆华在一次活动中认识了“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一家三代为解放军烈士守墓”的济南人刘延宝。叶庆华得知刘延宝一家守护的墓地中安葬着7名烈士,其中几位记载有姓名,刘延宝一直希望能为这些埋骨他乡的烈士找到家人。
叶庆华被刘延宝一家的无私奉献打动了,决心帮忙为这几名烈士寻亲。然而,很多烈士牺牲时年纪小、离家乡远,烈士的直系亲属多已离世,很难找到知情者,加上时间久远,留存下来的文字资料不多,这使得为烈士寻亲难上加难。在叶庆华等16人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只为其中1名烈士找到了亲人——那是烈士还在世的侄子。
每每想到那些回不了家的无名烈士,叶庆华都会落泪。
每每想到陵园里的无名烈士,叶庆华都会流下了眼泪。“我就常想,谁不是父母生的、不是父母养的?谁天生就没有名字和姓氏?只是因为在那一刻,烈士他们选择了为自己的国家牺牲,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有些人的烈士证都发不出去,因为家里已经没人了。”自此,叶庆华找到了自己愿意为之付出一生的事业——为烈士寻亲。
在之后的16年里,叶庆华再也没有停下过脚步。她利用周末和假期奔赴全国各地,收集烈士信息;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整理这些资料,几乎每天忙到深夜。16年来,叶庆华已收集到4万多名烈士的信息,成功帮747名烈士找到了亲人。有的烈士家属很想去祭拜,却负担不起去烈士埋骨地祭拜的路费、住宿费,叶庆华就自掏腰包帮助他们。这些年来,粗略算一算,她投入到寻亲中的花费已超百万元。
“为烈士寻亲是与时间赛跑”
“我们寻亲成功的烈士里,牺牲时年龄最小的是16岁,最大的30岁,其中成家且有孩子的不足5%。”叶庆华说。
一些烈士的家属只知道他们当年去参了军,何时牺牲、安葬在何处都不清楚;有的家属奔波多年,苦苦寻找,始终没有音讯;有的家属只能给老家为烈士盖衣冠冢祭拜,甚至连一张烈士的照片都没有。
去年,叶庆华在贵州遵义的烈士陵园中收集了600多位于都籍烈士的信息,准备到于都为他们寻亲。
4月1日,海报新闻记者跟随叶庆华来到其中一位烈士李陈发的家中。李陈发生于1915年,于都县宽田乡李屋村人,这里是有名的“红军村”,早年间,许多家庭的男子都参加了红军,李陈发也成为了当时的红三军团战士,牺牲时年仅18岁。他的母亲和妻子早已去世,如今,家中只有儿子李忠平在世。
叶庆华与李陈发烈士的儿子李忠平。
李忠平回忆,奶奶和母亲曾告诉他,父亲参加红军牺牲,因为没有遗骨,家人曾用银元打了块印有李陈发名字的银牌埋下,当做李陈发的坟墓。家人们一直不知道,李陈发安葬在贵州遵义。
叶庆华向李忠平讲述了李陈发的安葬信息、烈士亲属异地祭扫优待政策。说话间,同村一位大叔急匆匆赶来,留住叶庆华,请她帮忙寻找家中参加红军的二叔李晋仁的安葬地。叶庆华记下李晋仁的名字和参军信息,许诺一定会找到李晋仁。
“寻亲不仅是让烈士的亲人知道他的安葬地,更是通过走访烈士亲人、战友,还原烈士的生平和故事,让烈士不再停留在短短百字的介绍里。”叶庆华说,寻亲的每一天,都是在与时间赛跑,知晓烈士信息的人大多年事已高,往后会越来越少,必须抓紧一切时间,加快寻找的脚步。
为了更好地讲述烈士事迹,传承烈士精神,叶庆华或全部自己出资,或帮忙四处筹措,陆续建立了烈士纪念碑、烈士事迹展馆、烈士纪念馆等等。
2023年,叶庆华在山东临沂市帮助建立了抗美援朝烈士王友明事迹家庭展览馆。1952年9月,王友明跟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作战,1953年7月,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留下妻子和3个年幼的儿女。他的儿子王永生在父亲牺牲那年仅8岁,长大后,他四处奔波,寻找父亲的下落,终于找到了父亲的墓碑。但父亲参军后的经历,打过的仗,牺牲时的情况,王永生一概不知,这也成为他的遗憾。得知这件事,叶庆华花了4个多月,将王友明生前参加过的战斗的信息做成事迹展,圆了烈士家人的心愿,也让更多的人了解烈士事迹。
“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我想用最纯洁的方式表达一位中华儿女对党和祖国的爱。”叶庆华说,“我也是一个烈士家属,我觉得,孟祥斌如果知道我在帮烈士们寻亲,他一定特别开心。”
叶庆华从于都带走一抔红土,准备带到于都籍烈士的墓前。
在离开于都前,叶庆华在于都烈士纪念园带走了一抔红土,她准备把这些红土带到遵义。在那里,埋葬着很多于都籍烈士,她要把这红土带到烈士墓前,希望用这种方式让烈士“回家”。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扑克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