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大明王朝建立不过几十年时间,历经多年的战乱洗礼,大量良田荒废。
而大明开国之后,每年又新开垦出许多曾经荒芜的土地。
然而,那些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多半被豪强和大地主们隐瞒不报,以此逃避对朝廷应尽的义务。
这一情况导致国库收入锐减,国家利益受损,反倒让这些人从中获利颇丰!
全面丈量土地正是为了一条鞭法提供助力。
通过对豪强地主及士绅豪族所占有的土地逐一登记造册,要求按规缴纳税收。
如此一来,无论拥有多么广袤的土地,也必须履行相应的财政义务;而对于没有土地的百姓来说,则不再需要为人数多寡缴纳超额税收。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遏制士绅豪强大规模兼并土地,更能够显著减轻普通百姓的生活压力。
毕竟过去土地都被豪强所占据,无地农民却还要被迫交税,生存极其艰难。
长此以往必生祸乱!
当这项大胆改革的消息传遍朝堂,众位官员哗声四起。
大家皆深知这是造福万民的良策,但也同时明白这种变革必然触碰众多既得利益者的根本底线。
“太孙殿下啊,这所谓一条鞭法确是一个绝妙思路,”
某位官吏壮着胆子站出来直言,“然而,实际执行过程恐怕困难重重!”
听闻此言,朱允烨眉眼含笑地看向此人:“嗯?既然你觉得困难,不妨说说明确原因何在?”
感受到朱允烨灼灼目光的压力,并且联想到他近段时期的种种作为后,这位勇敢开口之人忽然有些懊悔自己贸然行动。
可事情发展至此,再无退路可走!于是乎,心念大明兴亡的这名官员咬紧牙关回应道:
“太孙之新政虽好,可其中存在一个难以掌控的重要因素!”
朱允炆好奇追问:“什么因素?”
那人深吸一口气答曰:“人性!”
仅仅一字落地,便引得周围同僚齐齐侧目惊讶。
朱允烨微微眯起了眼睛,嘴角勾勒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你说……人性吗?诚然。”
随之语气温润却又铿锵有力:“自古以来凡是对朝廷以及广大民众有益之法令,必会损害那班地主豪强的既有利益,故他们会极尽所能予以阻止。”
停顿片刻续言:“秦汉时期开始,无数明智之策曾出台问世,可惜最终都沦为泡影。
结局便是政府依旧征收到不足赋税,平民依然贫困如初,那群贪婪的地主豪强继续坐享其成占据土地、钱财的同时,还不停蚕食整个帝国的根基。”
稍作喘息补充说道:“所有问题追根溯源,终究是因为人心不可预测。”
说到这里略微加重语气:“往往越是在偏远小地盘,由于人口简单便于管理,这些政令反倒容易落实到位。”
且看这蜀汉于三国之时,
境内政令畅行无阻,皆因人口稀少,便于管制。
然我大明江山广袤,岂止万里之遥。
纵太孙雷霆万钧,又可照应几何?
臣斗胆直言——
说到这里,这位官员稍稍停顿,
似下定某种决心一般续道:
“殿下虽以设立税务院与监察院规范天下商税,收效显著,
可倘若将其法用于农业,则未必能够如愿施行。”
此言一出,
立刻有大臣站起大声斥责:
“大胆!太孙殿下雄才伟略,
设两院将诸商贾尽数掌控于手心,
为国增添财赋功不可没。
你竟于此处胡言其效用存疑!”
那起身呵责的大臣随后望向朱允烨,郑重说道:
“恳请太孙惩治此人,因其对殿下缺乏敬重之心!”
被抢白的官员紧抿双唇静待朱允烨裁决。
未料朱允烨毫不在意,摆摆手回应道:
“朝廷录用尔等,旨在献计献策。
若都像个木头桩子似的站立堂上,
养着又有何用?
不如搬几座泥胎雕像摆在那边!”
众闻此语心中凛然,纷纷沉默不语。
接着,朱允烨转向那位提异议的官员吩咐道:
“继续阐述你的见解。”
见到朱允烨并无怪罪之意,
此官渐放胆量,
再度开腔陈说道:
“殿下的两院能够奏效,
乃由于殿下抓住这些人的命门,
逼他们唯命是从。
毕竟商人需穿梭南北交易货物,
失去交易资格就如同水上浮萍难以持久。
而那些豪绅地主则不同,
只要土地攥在手里藏匿不上报,
依旧可以获得无尽财富,
面对朝廷派去调查田亩之人也有诸多手段应付,
表面上服从实则暗中贿赂。
这样一来,新政就失去了根基,
长期以往还是无法收到税赋,
到头来国家只好再次从寻常百姓身上筹钱,
进而变本加厉地榨取民力。
如此往复,便是自寻祸端之道。
因此说,推行政令容易,赢得人心不易啊!”
朱允烨听后满意地点点头问:
“说完了没有?”
该官员忙擦额头因紧张渗出的汗水,
朝朱允烨点头回话道:
“启禀太孙殿下,臣已说完。”
随即朱允烨又询问道:
“你姓甚名谁?现任何职?”
听了这话,
这官员脸上浮现一丝迷茫:
太孙为何询问吾之姓名?
旁边的人对他投以羡慕目光,
看来这人已经受到太孙青睐,
前程似锦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不解,此官员仍然老实地答道:
“启禀太孙殿下,臣名叫许栋,现任鸿胪寺卿一职。”
朱允烨又微微颔首,道:“你所言甚是,寡人亦感欣慰。”
他停顿一下,又接着道,“不过寡人还需告知你们,即便如此,我早已有所应对之计。”
有应对之计?听到这句话,在场的百官心中顿时泛起无数疑问。
毕竟,人心向来难以捉摸,这也正是朱元璋设立严刑峻法的原因之一。
为区区十两银子便要剥皮填草的例子便是明证,然而即便如此重罚之下,贪赃枉法者依旧不胜枚举。
由此看来,人性复杂,实难约束。
可现在皇太孙却称已经寻得法门,这让在场众人皆心生好奇,想要一探这所谓的“对应之策”
究竟为何物。
朱允烨目光一扫,早看穿了众人的疑问,遂也不隐瞒,直截了当地宣布了他早已准备妥当的第二项政策。
“自今日起,朕命大明全体官员施行‘考成法’!”
这所谓“考成法”
,后世曾由张居正推广实施。
其实质类似绩效管理,以官员一定时期内的政绩表现作为评判依据,进而决定其是该晋升还是降职。
同时亦可通过这种绩效审核,辨别是否存在贪污渎职的情况。
到了张居正所处之时,与开国初期已不可同日而语。
当时,弊政横行,即便是条鞭法这样的新制推行都困难重重,更遑论其他政令能够到达基层得以执行。
为此,张居正提出了考成法,并意识到要想有效治理国家,不可能完全杜绝官员上下其手的行为。
因此他的做法便是:适度宽容官员某些方面的获利,但若年底审核时,政绩无法达标、收税不够数目,则必定会将其替换下来。
“天下缺的是贤才,而非官职,若是尔等办事不力,有的是人可以接替。”
此话传开,朝中局势大变。
过去官员虽也会暗中牟利,却还多少有所忌惮;而此后则不再遮掩,转而将竞争放到台面上。
他们会明目张胆地互相较劲,攀比各自为朝廷贡献多少税收,以及从中获取的利益。
得益于此制度,在张居正主政期间,他为国家积累了雄厚的财力基础,足以支撑日后天启皇帝十余年的不理朝政却仍能保持国运转。
遗憾的是,至后期朝代更迭,这些积蓄终被挥霍殆尽,加之战乱天灾,明朝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灭亡。
然而当下的局面与万历年间完全不同。
彼时,剥皮实草并非虚谈,乃是实际存在的惩罚措施。
因此相较后世,当前官员们总体廉洁程度更高,所以直接套用前朝模式并不可取,需结合现下实情做相应调整。
在场群臣听闻“考成法”
三字,心中一片茫然,先前还能明白“一条鞭法”
的大概意思,可这突如其来的“考成法”
是什么?莫非是科举之外还需再次测验?大殿之中随即响起了低低的嘈杂议论声,众人纷纷侧耳相问。
面对台下的嗡嗡声浪,朱允烨眼中寒光一闪,气氛瞬时紧绷,很快就有细心之人察觉异状,赶紧安静下来,不敢再喧哗。
不久之后,更多的人都察觉到了现状,片刻间,大殿之上便寂静得如同落针可闻。
就在这时,朱允烨又一次出声说道,“今后我朝的官员们,自现在开始,每年都需接受一次政绩考核。”
他接着又补充道,“本年度政绩考核的关键标准就是‘一条鞭法’的施行成效。”
待到岁末之日,对于那些未达到政绩指标要求的官员,会立即削减他们的官级一级。
反之,那些政绩突出的官员,则将得到朝廷发放的钱财与布匹作为奖励。
当众人听到朝廷还会表彰政绩优秀的官员时,再一次内心震撼不已。
众所周知,明朝官员们的俸禄向来以微薄著称,即便是位居一品高官的年收入,也远不如宋朝一名普通的县令。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扑克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