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
在北京召开
呼和浩特市
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实现“十连冠”目标
这是呼和浩特市
连续第十次获得该项殊荣
......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抓难点、创特色、求发展,不断创新双拥工作思路,夯实双拥工作基础,着力谱写新时代“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双拥工作新篇章。
双拥工作基础更加稳固
纳入总体工作计划。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双拥模范城”视为党政军共同的政治任务和政治荣誉,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统一部署。
健全双拥组织机构。呼和浩特市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及时健全完善了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市双拥办与呼和浩特警备区政治工作处合署办公。市本级成立双拥工作促进中心,9个旗县区全部成立双拥工作专门机构,在全区率先做到全部双拥机构均经编制部门批复。
加强双拥制度保障。呼和浩特市先后印发了《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2021年—2024年)任务分工》、呼和浩特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小组办公室职责和工作制度》《双拥工作要点》等,进一步明确了各地区、各单位双拥工作目标,细化了双拥工作任务。
强化双拥工作机制。建立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坚持每年召开议军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军地座谈会、协商会,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上下一条线、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办”的工作格局,及时研究部署新形势下我市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有关工作。
双拥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多领域做好阵地建设。几年来,呼和浩特市积极打造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阵地,目前全市共建成双拥主题公园10个、双拥广场4个、双拥林2处,以及双拥亭、双拥石等双拥标识8个,双拥路7条,大型永久双拥宣传牌22块,共53处双拥宣传设施。对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大青山英雄纪念碑等烈士纪念设施进行维修改造,进一步发挥好烈士纪念设施等红色资源凝心聚魂、资政育人功能。
多渠道开展双拥宣传。常态化开展悬挂光荣牌、送立功受奖喜报和慰问信等工作。组织开展了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系列活动和最美退役军人、青城最美双拥人物、最美拥军人物、最美军嫂宣传发布活动,遴选推荐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2名,“全区模范退役军人”9名,“全区最美退役军人”14名。
多层级注重国防教育。常态化开展国防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等活动。充分发挥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旧址等11个国防教育基地、31个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在全民国防教育日、国家公祭日等时间节点,开展讲座报告、座谈交流、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展映展览等活动。
拥军办实事成效更加显著
大力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2020年以来,呼和浩特市财政投入1.8亿元支持国防和军事重点工程、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呼和浩特市自然资源局对军队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呼和浩特市住建局克服困难为部队维修铺设营区道路和门前广场,呼和浩特市科技局面向军民融合重点单位征集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个,呼和浩特市司法局在全市52个法律援助点开展拥军法律援助,呼和浩特市文旅广电局在多个部队建立鸿雁书屋。
努力提升军供保障能力。制定了《军供保障野外作业方案》,做到200公里范围内应急保障任务全覆盖,达到了4小时内,单次200人,当天500人以上的保障能力。2020年以来,累计完成军供保障任务35000余人次。完成总投资1.2亿元的市军供站项目建设验收,2025年投入使用后应急保障范围达200公里,日保障能力达5000—8000人(次),极大提高呼和浩特地区的军供保障能力。
积极推进社会化拥军工作。2021年启动了“青城拥军服务站(点)”工作,目前全市“青城拥军服务站”120个。2024年指导呼和浩特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在同创家居城开设拥军服务综合体“呼和浩特市社会化拥军示范园”,园区设置“一会两馆六中心”,开展创业扶持、就业推荐、购物优惠、直播带货、法律咨询、商业洽谈、企业招聘等全方位服务。
保障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更加高效
积极做好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作为重要的人才资源,做到积极接收、妥善安置、合理使用。妥善安置转业干部。全部安置到行政和事业单位,并落实相应职级待遇。妥善安置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到事业单位和央企、区属国有企业,安置率100%。发放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地方经济补助3.08亿元。
认真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和子女入学。2020年以来,安置符合条件的军人随军随调家属173名。为未就业随军家属1446人(次)发放基本生活补贴567.43万元。2020年以来,1400余名军人子女在全市派位前优先选择理想学校。
精准开展就业创业服务。精准满足培训需求。全方位开展教育培训需求调查和申请,实施“1+5”模式,即在全员适应性培训的基础上,增加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项目制培训、个性化培训等培训类型。2020年以来,全市退役军人参加适应性培训的有1437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有506人,参加创业培训的有850人,参加项目制培训的有295人。实施“千企连千兵”和就业创业联盟计划,优选1000家左右企业加入“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联盟”,累计提供就业岗位6万余个、扶持就业创业1万余人。
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建立完善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目前,在国家和自治区补助标准基础上,呼和浩特市各类重点优抚对象补助标准每人每月最多再提高350-500元。2020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优抚对象抚恤金6.58亿元。
军民关系更加和谐
积极推进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工作。呼和浩特市从2019年12月启动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工作,实行“重点任务跟进督办、完成情况定期上报”制度,不断加大需求解决力度。将“双清单”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几年来,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和驻地部队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共463件,并全部完成。
深入推进军民共建。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新时代深入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的意见》,组织召开驻呼部队专题会议,部署开展新时代军民共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形成了浓厚的拥军爱民氛围。目前,全市建立军民共建点67个,积极开展各类军民共建活动。军地常态化开展国防教育暨军民共建“军事日”活动。通过国防教育讲座、参观军营、军事表演、实弹射击打靶等多种学习形式和体验活动进行国防教育。
在呼和浩特
这片有着双拥光荣传统的
红色热土上
拥军优属
拥政爱民
优良传统在赓续传承
一曲曲动人暖心的双拥赞歌
在不断奏响
......
来源:青橙融媒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扑克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4